【偶不4故意code-switching 的er啦】
In letzter Zeit有點夯的Thema,覺得身在Europa這樣的多languages環境,難免會發生viele 轉換的Probleme!
語言很有趣,因為承載著不只文字音調等等本身,更重要的是承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,也就是學語言要達到母語程度,沒有足夠的文化底蘊,很難達其精髓,這也是翻譯這門專業非常重要的原因,不然就會像google 翻譯那樣哭笑不得。
不過這倒其次,在多語的日常語境中,常常會發生code-switching 的狀況,麻瓜的語言學這篇講得很有趣,也協助事件熱度上抹去一些污名化標籤。
我剛開始學德文的時候,剛好去了義大利玩了一趟,印象最深刻的是,除了要表達完整句子知道要改用英文之外,太慣用的字我會一直下意識的對義大利人講Danke、Entschuldigung、ein Kaffee bitte,然後店員通常一臉囧,然後經過幾天歷練,已經會講Grazie之後,回到柏林又對店員講Grazie,想說哪來的怪人😂😂😂😂
現在的日常就是中英德交雜,然後會發生腦袋打結忽然都不知道該怎麼說的狀況,像是前天在羅馬要說our luggage 的時候,忽然心裡天人交戰到底是our還是unser ,到底是什麼神秘Moment!!!(英文德文都不好的牽拖之詞)
只能說,有時候脫口而出的詞,真不是故意的,是覺得當下口氣比較對的直覺反應,像是帶著亞洲臉孔,走在義大利街頭,連珠砲抱怨著:好熱,zu viele Leute,I’m dying (搭配一臉嫌棄),然後公車排我前面的德國爺爺會很疑惑地轉過頭看著我😂😂😂